外匯儲備的來源和構成_外匯儲備為什么超預期下降

推薦文章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外匯儲備的相關知識,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外匯儲備的來源和構成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際收支的概念,中國積累外匯儲備的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個主要是通過中國的貿易順差。中國持續十余年保持了外貿順差,出口收入大于進口收入。第二,因為長期以來中國實施針對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縮寫形式,即外商直接投資)流入的優惠政策,所以導致FDI大量流入,FDI流入之后轉換成人民幣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外匯儲備;第三個則是貿易順差FDI之外的資本流動。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表現為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四是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更進一步,外匯儲備的構成究竟是怎樣的?作為全球最大的持有者,中國擁有的外匯儲備占全球的近29%。中國外匯儲備的貨幣構成對全球資產價格和市場走勢有著深遠影響。當然,中國像其他部分國家一樣(如日本),并不公布其外匯儲備的貨幣構成。
中金研究部曾基于央行統計數據來估計中國外匯儲備的貨幣構成。
其中,美元在中國外匯儲備中占絕對主導地位,份額約66.7%,高于IMF統計的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63.6%的占比。中國將相當大一部分外匯儲備配置于美國國債,因為這是唯一可容納中國巨額投資、足夠大的一個市場,而美元是對外支付的主要貨幣。
歐元資產約占中國外匯儲備的19.6%,低于其在全球外匯儲備中20.4%的占比。全球金融危機凸顯了外匯儲備投資多元化的重要性。近年來,盡管歐洲債務危機陰云未散,但中國似乎逐步提高了外匯儲備中歐元的權重。
英鎊約占中國外匯儲備的10.6%,高于4.8%的全球基準。截至7月15日,英國公投退出歐盟已經導致歐元和英鎊分別貶值了3.1%和11.3%。根據中金的權重估計,歐元和英鎊的匯率變動或已給中國外匯儲備帶來了約574億美元的損失。
此外,日元在中國外匯儲備中是低配的,約占3.1%,低于4.1%的全球基準。這與日本央行披露的數據也對得上:截至2015年底,中國持有9.5萬億日元的日本債券,約占中國外匯儲備的2.36%。年初至今年7月,日元已累計升值14.6%,這給中國外匯儲備帶來了約151億美元的收益。
這其實也說明,當前中國外匯儲備的減少,并不完全表現為外匯資產的真實減少,而是其他貨幣計價的外匯儲備資產由于匯率對美元貶值,最終該資產換算成美元后貶值。
外匯儲備為什么超預期下降
一是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
二是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
三是由于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它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
四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于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央行認為,從11月份的情況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美國大選后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呈現貶值、債券價格也出現回調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下降。
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基本穩定
中國貨幣網7日發布特約評論員文章稱,今年1月26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22,較上年12月末下跌0.64%;參考BIS貨幣籃子和SDR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分別為95.56和95.35,分別較上年12月末下跌0.71%和0.16%。1月份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年化波動率為3.51%,低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6.15%的年化波動率,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據介紹,1月份以來,美元指數出現一定回調,1月當月下跌2.7%。與此同時,盡管春節假期出國旅游購匯需求仍較為旺盛,但個人購匯總體較為平穩,隨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的增強,人民幣貶值預期也有所收斂。未來,美國各項經濟外交政策和美聯儲加息節奏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也不排除國際政治經濟領域再現“黑天鵝”事件。但是從國內看,隨著經濟運行亮點進一步增多,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推進以及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基本面因素仍將支撐人民幣作為穩定的強勢貨幣,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并呈現雙向浮動、有升有降的運行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