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海:期貨市場總量突破1.2萬億,比2020年末增長44.5%

一年一度的國際期貨大會在今日舉行。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7屆中國(深圳) 國際期貨大會上對期貨市場運行和行業發展作出最新解讀。為此,財聯社記者梳理總結出其中八大關鍵句。包括當前市場資金總量已經突破1.2萬億元、《期貨法》有望在明年三讀后正式發布、鼓勵符合條件的頭部期貨公司上市融資、碳排放權、新能源金屬期貨等創新工作推進、廣期所首只產品各項準備工作順利推進等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期貨快速發展相關信息,希望你喜歡。
關鍵句一:市場總量突破1.2萬億元
方星海介紹,目前我國期貨市場資金總量已突破1.2萬億元,比2020年末增長44.5%。其中,投資者機構化趨勢明顯,越來越多產業客戶和機構投資者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配置資產。
數據顯示,截止到10月底,期貨市場產業和機構投資者客戶權益、成交量、持倉量占比分別為68.0%,38.4%和64.9%,同比分別增長7.4、4.3和9.5個百分點。
從成交情況來看,1-11月場內期貨期權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達到69.19億手和536.4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61%和40.27%。
目前我國場內期貨期權品種達94個,生豬期貨、花生期貨、棕櫚油期權、原油期權在今年上市,主要產品的完整性進一步提高。
交易所場外市場建設持續推進,倉單交易、商品互換、基差交易等場外業務模式不斷豐富,機構間場外衍生品市場持續擴容。1-10月,交易所場外市場成交總規模1522.4億元,同比增長16.94%。
值得關注的是,廣州期貨交易所今年已正式揭牌成立。方星海表示,推出首只產品的各項準備工作順利推進。
關鍵句二:期貨法有望明年三讀后正式發布
方星海表示,期貨行業要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環境,發揮好期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其中,依法治市是期貨市場穩健發展的關鍵。方星海提到,《期貨和衍生品法》(以下簡稱《期貨法》)有望在2022年三讀后正式發布。以期貨立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期貨市場法治建設。
具體來看,要以《期貨法》立法框架和原則為指導,推動完善部門規章、自律規則等制度體系,不斷夯實期貨市場法治建設基礎,提升依法治市能力和水平。要以《期貨法》的頒布為契機,加強對期貨市場服務實體企業的宣介,凝聚各方發展期貨市場的共識。
據介紹,今年以來,期貨行業基本法制定取得突破性進展,《期貨法》已通過一讀和二讀。
關鍵句三:鼓勵頭部期貨公司上市融資
作為連接期貨市場和投資者的重要橋梁,期貨公司功能定位及作用發揮直接影響到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果。為此,方星海提出,繼續完善期貨中介機構體系。
首先是支持行業領先公司加快發展。支持期貨公司擴寬融資渠道和開展跨境經營,鼓勵符合條件的頭部期貨公司上市融資。努力打造一批資本實力雄厚、具有國際競爭力、以風險管理和資產定價服務為核心業務的衍生品和大宗商品服務公司。
近日,中央深改委會議明確提出要確保我國能礦產品安全。方星海表示,行業領先期貨公司要努力為實現我國能礦產品安全做出應有的貢獻,這將是我國期貨行業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而嚴肅的任務。
此外,方星海還提及,鼓勵和引導中小期貨經營機構差異化競爭和專業化發展。
關鍵句四:推進碳排放權、新能源金屬期貨等創新工作
針對當前的期貨市場,方星海提出,下一步將加強市場建設,打造多元開放期貨衍生品市場體系。
一是完善品種規則體系。以產業鏈需求為導向,優化存量,做好增量,不斷拓展已上市品種相關產業鏈新品種。推進碳排放權、新能源金屬等期貨品種創新工作。
另外,還將不斷推動規則優化和制度優化,繼續增強合約連續性,優化交割倉庫布局,進一步完善倉單交易機制和升貼水機制等。同時,要持續提高國內外大宗商品生產、消費與流通等產業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深度。
二是持續優化做市制度。方星海表示,需不斷擴大做市品種范圍,動態評估做市效果;進一步豐富做市商數量和類型,著力培養做市隊伍,進一步提高期貨市場定價效率。
據介紹,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做市品種已達70個,占已上市品種數量的74.5%,其中期貨做市品種47個,期權做市品種23個。
三是加快場外衍生品市場建設。方星海提到,穩步擴大倉單交易試點品種、完善期現綜合交易平臺服務功能。加強與新興科技、金融、倉儲、物流等各方合作,強化產融聯合,加快構建大宗商品生態圈,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促進場內場外協同發展,持續擴大期貨衍生品服務實體經濟覆蓋面。
關鍵句五:擴大特定開放品種范圍,拓展多元化開放模式
今年以來,期貨市場國際化穩步推進,商品期貨期權國際化品種增至9個,新增商品期貨、商品期權、股指期權三類品種向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和RQFII)開放。
另外,低硫燃料油期貨境外提貨業務順利落地,“境內交割+境外提貨”初步實現,拓展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跨境經營覆蓋面。
方星海表示,在對外開放方面,將有繼續擴大特定開放品種范圍、深化已開放品種價格影響力、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等方面舉措。
他提到,著力推動原油、PTA、鐵礦石等重點品種在區域定價影響力上形成突破。拓展多元化開放模式,穩步推進海外交割庫布局,逐步實現“交易端引進來,交割端走出去”。引入更多境外交易者參與國內市場,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期貨行業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提升。
關鍵句六:大力支持風險管理公司發展,發揮服務中小企優勢
在風險管理業務方面,方星海表示,大力支持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發展。
近年來,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合規有序發展,公司實力和盈利能力顯著增強。截至2021年10月底,共有91家期貨公司在協會備案設立94家風險管理公司,行業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1,213.38 億元和317.87億元。2021年1-10月累計實現業務收入2187.95億元,凈利潤19.09億元,相比2017年同期,分別增長240.15%和134.68%。
此外,方星海還表示,下一步要大力支持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發揮服務中小企業的特色和優勢,在規范的基礎上支持優質公司加快發展,加快形成一批場內外、期現貨聯合運作的具有競爭力的公司。
據了解,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要推動期貨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助力中小企業運用期貨套期保值工具應對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風險。
方星海表示,這既是對期貨市場和期貨公司服務中小企業功能作用的積極肯定,也為將來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關鍵句七:穩步擴大交易商群體
未來,期貨行業要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環境。穩步擴大交易商群體也是其中的一大重點。
對此,方星海提到,在我國,有不少現貨生廠商、貿易商基于服務上下游產業鏈的實際需求,與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一樣,充當交易商的角色,發揮風險承接、轉移、對沖功能。下一步,應在《期貨法》的指導下,鼓勵這類交易商群體規范發展。
據介紹,目前,協會已將具有現貨背景的交易商納入自律管理范疇,相關自律規則的完善也正在緊密推進。
從國外成熟市場經驗來看,交易商群體包括投資銀行、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大型現貨企業等多類機構。
另外,今年是期貨行業文化建設年,目前《期貨行業文化建設工作綱要》已經發布。期貨經營機構作為期貨行業的微觀組成細胞,要以構建“合規、誠信、專業、穩健、擔當”期貨行業文化為抓手,主動擔當作為,切實擔負起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重任。
關鍵句八:服務大宗商品穩產保供功能顯現
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保供穩價工作時指出,在加強供需雙向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支持用市場化辦法引導供應鏈上下游穩定原材料供應和產銷配套協作。期貨市場立足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兩大功能,以市場化手段助力產業企業應對風險,為穩產、保供、穩價貢獻力量。
一是充分發揮期貨價格信號作用,明確和穩定市場預期。期貨市場形成的未來價格序列,反映了市場主體對未來供求關系和價格走勢的預期。國家相關調控政策出臺后,期貨市場快速反應,釋放出一系列價格信號,使得宏觀政策意圖得以迅速傳導,在關鍵窗口期,起到良好的明確和穩定預期的作用。
二是充分發揮風險管理功能,有效幫助實體企業利用衍生品工具應對價格波動風險。從年初生豬期貨上市至今年9月底,全期貨行業共開展生豬“保險+期貨”項目175個,為3.9萬噸生豬提供了保障,對應貨值10.2億元,在保障養殖利潤,穩定生豬產能,保障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穩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生豬期貨上市近一年來,當現貨價格1月份高企時,期貨價格呈現貼水,而當現貨價格6、7月份跌入谷底時,期貨價格呈現升水,這給生豬行業的生產和消費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價格指引。
另外,2021年鐵礦石期貨進一步貼近產業需求,適當下調了標準品鐵品位,擴大可交割資源,優化了國內鐵礦資源原材料供應結構。
通過“期貨穩價訂單”試點,交易所和期貨公司發揮合力,依托鋼材龍頭企業產能優勢,由龍頭企業向上下游提供貨源,由期貨風險管理公司通過衍生品轉移價格風險,將“企業保供”與“期貨穩價”有機結合,起到了用市場化手段穩產保供穩價的效果。
三是服務中小微企業力度不斷增強。中期協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10月,針對中小企業采購成本快速上漲、供銷不暢、融資困難等痛點,期貨公司及風險管理公司與產業客戶開展基差貿易,累計貿易額4700多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累計貿易額1,700多億元,占比37%。
另外,通過倉單業務為企業累計提供資金支持近140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融資額占比50%。期現類業務累計服務客戶近12000家次,其中中小微企業8300多家次。通過場外衍生品業務,今年以來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累計服務產業客戶2800多家,其中小微客戶2100多家,占比高達75%。
12月5日,由中國期貨業協會、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深圳市期貨業協會共同主辦的“第17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正式開幕。下午的交易所高層圓桌論壇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霍瑞戎出席論壇并發表精彩演講。
霍瑞戎表示,當前我國金融期貨市場總體仍處于發展初期,在多個方面還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補齊發展短板、契合現貨市場需要的空間巨大。
具體來看,一是產品數量和提供的服務還難以滿足現貨市場風險管理需求。當前,我國股票市值、債券托管余額全球排名前列,但金融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發展不匹配,難以滿足市場風險管理需求,服務實體經濟抓手不足,與境外成熟市場主要期貨交易所差距還比較明顯。
二是市場運行質量和效率有進一步提升空間。經過長期工作,目前銀行、保險、證券、期貨、公募基金、私募、信托、期貨子公司、QFII/RQFII等均已獲準參與金融期貨市場,養老金在金融期貨市場的參與度近年也明顯提升,但現貨市場中長期資金參與金融期貨市場還不夠充分,買方資管機構金融期貨多頭持倉還不足。
三是對外開放水平不高,明顯落后于現貨市場開放步伐。在現貨市場,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QFII、RQFII、直接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債券通等渠道參與我國債券市場,可以通過QFII/RQFII、滬深港通模式等參與我國股票市場,但在金融期貨方面,境外機構參與路徑比較單一,開放步伐落后于基礎市場。
談及下一步的工作,霍瑞戎透露,中金所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證監會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改革精神推動金融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考慮:
一是堅持總量、結構和效益相協調,著力鞏固市場根基。繼續推動中長期資金參與金融期貨市場,優化投資者結構,促進市場參與者主體多元化與結構平衡,更好服務居民財富管理需求,便利居民共享資本市場改革的制度紅利。
二是堅持嚴監管、防風險、促穩定、保安全、守底線。持續履行一線監管職責,促進金融期貨市場安全平穩運行。多角度加強對市場運行風險的預研預判,豐富工具箱,扎實做好應對準備,努力走在市場曲線前面。不斷提高技術系統運維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在風險管控、品種業務創新等方面的技術承載力和包容度,強化技術支撐與科技賦能。堅決貫徹“九字方針”,維護市場秩序。
三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豐富產品體系,提高服務現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能力。在加強監管基礎上,積極豐富品種供給,構建標的現貨資產覆蓋面更廣的金融期貨品種,努力與基礎市場發展需求相匹配,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金融市場避險服務。
四是多角度發力優化市場生態體系,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開展更加多樣化的投資者教育活動,提高金融衍生品知識的普及化程度,認真總結機構投資者運用金融期貨模式,努力講好金融期貨故事,擴大正面影響。夯實期貨市場法律制度基礎,為業務創新發展提供充足法律和規則保障。
五是借鑒國際最佳實踐,推進金融期貨市場對外開放。貫徹落實上海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等政策,全力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積極匹配基礎市場對外開放節奏,滿足境內境外投資者運用金融期貨管理風險的需求。在堅持境內期貨市場特色做法和制度安排基礎上,持續優化各項業務機制,提升本土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境外優質資金流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